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kaiyun体育“定制”标准托起幸福晚年——探访国家级养老服务标准化试点单位北京

发布时间:2025-01-15 13:44:52

  在慢速版《三百六十五个祝福》的悠悠乐声中,矮舞台上聚光灯下的十余人款款舞动,他们的服饰斑斓各异,而笑容灿烂的面庞、闪着银光的发丝却“整齐划一”。

  1月8日,农历腊月初九,位于西山脚下、永定河畔的国家级养老服务标准化试点单位北京市海淀区四季青镇敬老院(以下简称“四季青敬老院”)已腾起浓浓年味。低树条间红布带随风翻飞,书画室顶高挂着大长灯笼。西大厅里的爷爷奶奶们在社工李清霞的带领下,开心地排练起“小年”联欢会的节目。

  李清霞说,爷爷奶奶们年纪大了,一些人跟不上节拍、抬不高胳膊,没法跟专业舞者相比。也正因如此,需要用一套特殊的标准动作稳稳“搀扶”住这些“不标准”的动作。

  “安全是编舞的第一条标准,动作幅度不能过大、队形变换不能太勤。”李清霞说,“外面”的舞蹈不适合老年人,只能上“定制”,而编一整套动作不容易,要听取多方建议并根据反馈多次调整,不免要花上几周时间。

  在四季青敬老院的老年文娱活动中,还有很多需要“标准”关照的细节。比如,登台和下台时要走侧边带扶手的斜坡,跳舞的伴奏要挨条剪辑变慢,诗朗诵内容要用大字打印……

  记者注意到,在四季青敬老院的不同区域,标准化还有很多不同的“面孔”。在寿山园餐厅,标准化是一张小小的桌签,绿色圆圈代表无糖饮食,红色三角代表忌牛羊肉,蓝色方块代表回民餐。在每一条走廊,标准化又化作“日历牌”,每瓶消毒液上都贴着的“开瓶时间”和“失效时间”,让关爱在漫漫时光中不“迷路”。

  标准化还是院区重要路段中盖在井盖上的防滑胶皮垫,是公告栏每月一换的寿星名单,是用颜色区分用途的毛巾……

  “睡觉前1小时,卧室通风换气后要关闭门窗、拉好窗帘……”在四季青敬老院的标准体系文件里,老年人每日起居得用标准“量化”。“来这里后,我每天都过着‘朝5晚9’的生活。”入住8年的李铮爷爷说,敬老院的护理和照料很“标准”。

  “这是个温馨大院,工作人员做事‘规矩’,处处为老人着想。”不久前出版的四季青敬老院院报《夕阳红》,刚刚发表了邵誉培奶奶的文章《大忙人张秋琴》,文章说,工作人员的言行举止,真真切切地践行了“一切为老人着想,一切为老人服务”的办院宗旨。

  “标准化工作让我们的养老服务‘四季常青’,托起老年人的幸福晚年。”据四季青敬老院院长简晓慧介绍,在护理、医疗、膳食、消防安全、文娱活动等方面,该院建立了一套可操作的养老服务标准体系,实现服务内容的明确化、服务流程的规范化、服务质量的可控化。

  “真正的标准不是‘一刀切’,用的时候‘拿来主义’,做的时候‘一概而论’。”北京市标准化研究院服务业部主任王瑛曾参与四季青敬老院标准化试点建设工作。她说,在四季青敬老院的标准体系中,每项规定都是用脚走出来、用手搭起来的,真正做到了写我所做、做我所写,这样的标准才有生命力。

  “养老是家事,更是国事。”北京市市场监管局标准化处副处长郭淑华说,四季青敬老院为养老服务标准化积累了宝贵经验,并将标准化的春风吹进北京每一家养老机构,带动全市养老服务规范化发展。截至目前,北京围绕养老服务已形成40余项地方标准,其中多项内容转化为国家标准,为深入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提供了标准化解决方案。

  “新春的脚步裹挟着团圆的喜气、希望的曙光,欢快地踏破旧岁的霜寒奔赴而来……虽然室外寒气袭人,但四季青敬老院内温暖如春。”如同乐龄诗社的《蛇年春节》朗诵词,在“标准”搭建的“温室”里,体谅与关怀化作的暖意阵阵涌起。

咨询热线:49679340415
LINK 友情链接: 优酷 京东 淘宝 微博
Copyright © 2012-2024 开云(中国)Kaiyun·官方网站 - 登录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