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咨询热线
49679340415传真:02034225823
kaiyun体育大米品质下降至2100年会进一步恶化科学家警告未来饮食恐难保证
人们的日常餐桌上,米饭无疑是举足轻重的角色。热腾腾的米饭不仅提供了必需的碳水化合物,更是与各种菜肴搭配的绝佳伙伴。作为全球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水稻的健康成长关乎着超过35亿人的生存,但最近一项来自陕西师范大学的研究却让我们对未来的米饭产生了担忧。
根据最新发表在《地球物理研究快报》上的研究,过去几十年,我国的优质大米品质正在持续下降。研究数据指出,1985年至2020年间,中国优质大米的比例每十年平均下降1.45%。特别是2004年,优质大米的最低比例仅为58.88%。这不仅影响了我们的饮食体验,也直接关联到粮食安全的问题。
米种的品质可以由多种因素来衡量,包括整精米率与食味品质等,相关的国家标准对不同指标有明确的限制。然而,随着气候变化的加剧,特别是夜间温度的逐渐上升,对大米品质的负面影响愈发明显。研究发现,夜间温度每升高1°C,优质大米的比例显著下降,尤其当夜间温度超过18°C时,优质大米的品质便会显著缩水。相比之下,日本的农作物品质也经历了波动,虽然他们的降幅在过去十年间较小,但这种趋势仍需关注。
气象数据显示,夜间高温对大米品质的影响远超日间温度。因此,未来随着全球气温上升,大米品质的持续下降将成为不可避免的挑战。研究中的预测令人心忧:到2100年,我国的大米品质预计将下降超过5%。
与此同时,南方的大米受气候变化的影响尤为明显,因为当地普遍种植双季稻,生长周期短,夜间温度也较高。这意味着,未来南方的大米将面临更多挑战,可能导致米饭口感下降,营养价值减少。
我们是否无力应对这一问题?科学家们正在积极研究更高抗逆性的水稻品种,试图实现气候适应性。其中,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已被应用,以期改善米种的质地和外观,从而在高温环境下也能维持相对良好的质量。
大米的品质与指向粮食安全的各项指标都与气候变化紧密相连。为了确保未来的饮食安全,除了科技的不断探索与创新,依然需要通过社会各界的努力,减少碳排放,减缓气候变化的步伐,维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以期在面对气候危机时,能保留那一碗香喷喷的米饭,让生活依旧美好。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