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咨询热线
49679340415传真:02034225823
kaiyun体育小米收购蔚来一个“谣言”诞生的始末
知名金融机构的猜想,引发的关注当然比普通人瞎猜来得更像真的。我们试试从纯商业的角度看,小米收购蔚来的“不可能”。
1月18日,小米集团公关部总经理王化发文回应“小米收购蔚来”话题。他虽然没有直接否认,但嘲讽意味更加明显。
王化表示,“A做了关于2025年的五大猜想,请问被A猜想的两个企业该如何回应?以下三个选一个吧,朋友们你会选哪个?1:谁的猜想问谁去!(对熟悉的朋友口语版)2:企业不对第三方猜想发表评论(通用版)3:几点了,几个菜?(假装还没睡醒版)”。
当天,蔚来汽车品牌与传播助理副总裁马麟也针对该猜想作出回应:“猜想纯属虚构。蔚来搞换电踏踏实实的,已经连通了全国700多座城市,每增加一座换电站都对销量有正面积极影响。斌哥也给雷军雷总推荐过搞换电车型,其他多个换电合作品牌的车型也在路上了。确实,最懂电池的宁德时代都搞换电模式了,换电对电动车的价值已经被整个行业看到了。”
其实,双方在2024年就已经开启了合作。去年底,小米汽车在官方微博发文宣布,将携手蔚来、小鹏、理想,正式开始充电补能网络合作。14000+蔚来充电桩、9000+小鹏充电桩、6000+理想充电桩入驻小米充电地图,支持在充电地图中实时查看蔚来与小鹏的充电场站的动态数据,同时支持小米汽车App扫码充电。
更早之前,小米的雷军与蔚来的李斌,曾经也有过多次交流。小米SU7的发布会上,李斌也作为嘉宾出席。
其实,这并不是蔚来第一次被传出要被收购。2024年11月,有认证为比亚迪员工的人士发文称比亚迪与蔚来集团合作成立比未来汽车集团,比亚迪占股51%,蔚来占股49%。
该人士称,收购后,比未来集团直接控股蔚来汽车,但蔚来汽车仍由蔚来集团独立运营。此次收购旨在实现资源整合、优势互补。蔚来董事长李斌在核心用户群中进行回应,表示这是“胡说八道”,是“骗流量的手段”。
作为新势力早期明星,蔚来频频传出被收购,或许与其当前遇到的“困境”有关。同期的“蔚小理”中的理想汽车,在2024年实现了交付过50万辆的目标,蔚来连理想的一半都没达到。同时,鸿蒙智行这样的“更新”的新势力异军突起,销量远超蔚来。连小米这个2024年才开始发布首车的“后起之秀”,以1款车不满一年时间就交付了13.5万辆。
销量谈不上优秀的品牌很多,为什么会传出来蔚来被收呢?因为蔚来有值钱的“资本”,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是蔚来的独门秘籍——换电模式。全行业将换电模式做得最成功的就是蔚来汽车,如今,蔚来已经在700多个城市布局了3000个换电站。同时,蔚来还有着多项自研技术搭载在现款车型上。
这也是为什么马麟在转述海通国际相关人员回复时称,海通国际相关人员在内部分享“小米收购蔚来”的猜想,是想表达对蔚来品牌以及换电模式的认可。
一方面,是小米不愿意也没必要“收”,在此前的跨年夜直播上,雷军确立了 2025 年小米汽车交付 25 万辆电动车的目标。而小米汽车当下忙着提升产能、缩短 SU7 的提车周期,小米汽车二期工厂也在建设中。同时,小米汽车今年还将推出第二款车型—— SUV 小米YU7。这两款车型都已经定型是纯电,包括已经有各种消息的小米第三款车是增程车型,短期显然没有收购一个“换电模式”车企的必要。
在刚刚过去的2024年,蔚来共交付新车221970辆,同比增长38.7%,单月及年度交付双创新高。20多万辆听着不算很“牛”,但蔚来的平均成交价近30万元,这个成绩还是值得点赞的。
正如前文中我们也提到,蔚来汽车是换电模式的“行业标杆”,这也是蔚来吸引众多资本关注的秘籍,是不少资本愿意下注未来新能源路线的其中一种。李斌手握“大牌”,还没有出手的必要。
李斌还提出2025实现销量翻番,并在2026年实现盈利。他强调这是“不容有失的工作任务”。他表示,乐道将在2025年贡献至少20万辆销量;蔚来主品牌可能无法实现翻番,但会保持稳定增长;萤火虫每月预计贡献几千台销量。不过从目前乐道的表现以及萤火虫开启预售后的市场反响来看,这个目标似乎不太容易。
毕竟,有销量才有盈利的可能性。主打增程模式的理想已经盈利了,跟在理想后面的零跑销量大涨也盈利了。同时,纯电与增程并行的鸿蒙智行也早已透露过将盈利的消息。坚持纯电与换电的蔚来,是否可以打破“增程盈利”魔咒呢?我们拭目以待。
因为另外四大猜想分别是:1、马斯克的X收购Tiktok(2000亿美元)和Truth(120亿美元),完成重新上市。不过发稿当天,Tiktok又营业了,猜想提前破灭一个了。
3、Inter分拆,fabless卖给QCOM、fab与TSMC在美国JV成立ASMC。简单解释下,他们猜的是因特尔分拆,销售公司卖给高通,晶圆厂与台积电合作成立一个新公司。
4、可穿戴化+Agent化+机器人化与手机相辅相成,拉动科技电子消费。这个似乎听起来更加靠谱一点,人工智能还有机器人确实在2025年被更多巨头押注。
当然,猜想很“惊天”也是一种猜想,并不能称之为言之凿凿的“谣言”。海通国际证券也特别声明了:以上是基于我们对技术、监管。以及竞争的认识和分析,给出仅供思路方向的建议;而并非是基于充分证据以及信息做出的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