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kaiyun体育小米 SU7“断轴”事件小米赢了吗?用户全错了?

发布时间:2025-02-11 11:11:24

  这两天,引发热议的小米SU7“断轴”事件,现在还没到水落石出的时候,相信最后会有一个合理的方案。但我想讲的是,

  根据小米官方通报,事故发生于2025年1月30日,涉事车辆在限速20km/h的乡村公路上以70km/h超速行驶,撞击坑洼路面后导致右后侧悬架系统受损。

  小米强调,车辆损坏系外力冲击引发摆臂断裂,并非“断轴”或产品质量问题,并指出驾驶员拒绝配合酒精检测、放弃保险索赔等异常行为。

  从普通消费者视角看,车辆在正常使用场景(即便存在驾驶不当)中发生严重损坏,必然引发对产品安全性的质疑。

  然而,消费者在技术验证与法律维权层面天然处于弱势:一方面,事故鉴定目前来看高度依赖企业技术团队的解释,而独立第三方检测机构介入不足,导致责任认定缺乏公信力;另一方面,企业提出的维修方案若未获认可,消费者可能因高昂的诉讼成本妥协,形成“举证难、维权难”的困境。小米虽强调“积极沟通”,但沟通的平等性与透明度仍需制度保障。

  事件发生后,小米自行组织技术团队调查并得出结论,但未提及第三方权威机构参与。这种“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模式,难以消除公众疑虑。

  国家质量监督部门或行业协会应建立强制介入机制,对涉及人身安全的车辆事故启动独立技术鉴定,确保结论客观性。

  驾驶员拒绝酒精检测且放弃保险索赔的行为,虽被小米作为佐证“驾驶不当”的依据,但同样暴露保险流程的漏洞。

  保险公司在事故处理中未完成必要检测便同意放弃索赔,可能削弱证据链完整性,为责任划分留下争议空间。

  小米在回应中多次强调“谣言”与“诋毁”,并同步公开事故细节,这一策略虽有助于维护品牌形象,但也可能被解读为对消费者诉求的压制。

  普通消费者一直是弱势的一方,当遇到类似问题时,往往缺少处理的方法与经验。相关部门是否该针对新能源汽车事故建立快速响应通道,要求企业对重大安全事件第一时间报备,并由监管部门主导调查。

  小米SU7事件折射出新势力车企在高速扩张期的共性挑战:技术迭代与质量管控的平衡、用户信任的可持续维护。

  此次争议若止于企业与消费者的“口水战”,将无益于行业健康发展。唯有通过制度性改革,将安全责任从企业自律升级为多方共治,才能实现“技术进步”与“用户权益”的双赢。

咨询热线:49679340415
LINK 友情链接: 优酷 京东 淘宝 微博
Copyright © 2012-2024 开云(中国)Kaiyun·官方网站 - 登录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