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咨询热线
49679340415传真:02034225823
kaiyun体育从“一个人”到“一条链” 我国人形机器人产业链“百花齐放”
2025年伊始,不论是春晚舞台上的“流量担当”——会跳舞的机器人,还是哈尔滨亚冬会上再续冰雪奇缘的人形机器人,不难发现,曾被视作未来畅想的人形机器人,已经开始站到全球科技舞台的中央。作为继大模型技术之后的科技界新热点,人形机器人正在成为“人工智能+”的重要突破口,全球市场加速布局机器人产业,一场崭新的科技浪潮已经扑面而来。
现在,人形机器人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人们的生活当中。在深圳南山区,就有一款“机器人”上岗了,而它也被誉为“走路最像人的机器人”。
正在深圳街头“实习”的这款人形机器人,身高138厘米。“最像人”的步伐,要归功于它独特的步态算法。不过,从走得自然到走得稳定,还需要经历更多复杂路况的考验。
这就是2025年亮相亚冬会的人形机器人,它的身高有1.66米,重量是55公斤。全身自由度约有40个,可以在零下7℃的环境里面奔跑约半个小时。
扭秧歌、装配件、做导游、送快递……越来越灵活的人形机器人正在与现实世界的互动中不断积累经验,日益精进的技能,也为它们打开了更多商业化落地的场景。
机器人从软件算法策略上分为“大脑”和“小脑”,“大脑”负责感知外界并模拟人类思维,“小脑”则模仿生物进行复杂的运动,也就是运动控制。得益于成熟的制造体系和成本优势,我国在机器人的“身体”环节优势显著。越来越聪明的“大脑”正在推动机器人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这款人形机器人,采用了“大模型+小模型”的架构方案,由大模型作为“大脑”,对语音、图形及空间位置等多模态信息进行处理,理解场景与任务给出规划,再由小模型执行具体任务。
2025年伊始,在全球AI市场引发震动的DeepSeek国产大模型,不仅以技术开源、成本低廉的属性重塑了算法生态,更聪明的表现,也迅速点燃了人形机器人产业的热情。众多厂商纷纷接入DeepSeek大模型,启动升级换代。
技术的自主性,正在加速我国的人形机器人从概念走向现实的应用。而密不可分的上下游,也在推动人形机器人从“一个人”到“一条链”的协同发展。
得益于成熟的供应链和完整的产业生态,国内人形机器人产业上下游,已经形成“集群效应”。以广东深圳为例,机器人厂商供应链的本地化率已超六成。仅南山区就集聚了超过200家人形机器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及机构。
摩根士丹利近期发布的全球人形机器人百强榜单显示,中国企业占比超过三分之一,仅深圳就有7家企业入选。其中,不仅包括机器人整机企业,还有为身体“循环系统”提供解决方案的关键企业。
无论是减速器、传感器还是精密结构件,本土供应链的高效协同,能形成产业上下游的共建效应,率先突破成本瓶颈,而政策场景创新与产业端的协同发力,正在加速推动人形机器人规模化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