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kaiyun体育南昌首个300多亩巨型水稻开始收割

发布时间:2025-01-10 21:21:05

  南昌新闻网讯这几天,在新建区,我市首个300多亩晚熟的巨型稻喜获丰收,农户们抢抓天气晴好的有利时机,利用大型农机开展收割作业,将这种新品种稻谷烘干加工后上市销售。

  昨日上午,记者在新建区象山镇槎溪村看到,生长了8个月的巨型稻已经集中成熟,沉甸甸稻穗在阳光下闪烁着金色的光芒。与传统水稻相比,巨型稻植株茎秆粗壮,根系发达,平均株高可达2米左右,宛如一片金色的森林。 为了让丰收的稻谷早日交付到客户手中,种粮大户熊小华利用大型履带收割机进行收割,并请专业机构对米质进行检测,在确保品质的同时,让丰收的稻谷卖个好价钱。

  新建区象山镇槎溪村种粮大户熊小华说:“这个品种是袁隆平院士团队研发的高产品种,虽然水稻长的高,但是它抗倒伏,而且抗病能力强。今年天气好,再加上我们管理的好,巨型稻的长势非常好,从目前收割的情况来看,每亩地的产量达到1200斤,加工成大米的线块钱,收入是普通大米的20多倍。”

  为了充分利用巨型稻无公害、间距宽的优势,熊小华还采用了生态种植模式,将巨型稻与养殖业相结合,实现了“一田两用、种养双丰收”。通过在稻田中构筑围栏,增加蓄水深度,成功开展了“稻鸭共生”、“稻鱼共生”等项目。这种生态种植模式不仅提高了稻田的利用效率,还促进了农业生态系统的平衡发展。

  新建区象山镇槎溪村种粮大户 熊小华说:“ 巨型稻不仅品质优良,收益显著,而且在稻田里还可以养鸭、养鱼,吸引游客前来游玩,额外增加我们的收入。这种纯生态的种植模式,不仅能够有效减少病虫害的发生,降低农药的使用量,同时还能利用稻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这种绿色、环保、高效的生产模式,确实是一条可持续的增收之路。”

  巨型稻,由袁隆平团队中国科学院带农业生态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夏新界教授领衔的水稻育种团队历时十余年培育且种植成功,是非转基因作物。与普通水稻相比的突出特点是植株高大,高度达到2米左右,能实现“禾下乘凉”,堪称“水稻届的姚明”。据检测,巨型水稻大米富含膳食纤维。普通水稻大米一般在100g含量0.7g左右,而巨型水稻大米含量在每100g含20.6g,有助于控糖降糖,适合糖尿病患者,在市场上有较大潜力。(贺登毅洪观新闻记者 陈明喜 文/图)

咨询热线:49679340415
LINK 友情链接: 优酷 京东 淘宝 微博
Copyright © 2012-2024 开云(中国)Kaiyun·官方网站 - 登录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