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kaiyun体育气候变化如何让大米变得更难吃?

发布时间:2025-02-01 03:29:56

  在未来的几十年内,米饭这道我们餐桌上常见的主食,可能会变得越来越难吃。根据最新的研究,到2100年,中国的大米质量可能再下降5%。

  大米,这一全球重要的粮食作物,养活了约45%的人口,尤其是在中国,大米的品质不仅关系到个人的饮食体验,还直接影响粮食安全。然而,陕西师范大学的最新研究在《地球物理研究快报》发表,发出了令人担忧的信号:我国的大米品质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已经悄然下降。

  大米的品质可以通过多种指标进行衡量,例如整精米率、垩白度和食味品质等。在我国,优质稻谷的判定标准非常严格,而在日本,则通过糙米的厚度和粉质度等来评估。研究表明,过高的夜间温度会导致大米品质的显著下降,特别是当夜间温度超过18°C时,优质大米的比例会明显下降。

  研究者们分析了1985年至2020年间中国的稻谷品质数据,以及日本的类似数据,发现从1985年到2020年,我国的优质大米比例每十年下降约1.45%。随着气候变化的加剧,未来这种下降趋势可能会更加明显。

  不仅如此,高温对大米产量和质量的影响机制也已被明确。高温会抑制水稻的光合作用和淀粉积累,导致大米的直链淀粉含量下降,影响其口感和营养价值。此外,未来几十年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多,将使这一问题愈发突出。

  面对这一挑战,科学家们正在努力培育更耐热的水稻品种,以应对气候变化的威胁。例如,一些研究涉及到利用CRISPR基因编辑技术来解决因温度升高导致的大米品质下降问题。

  降温和减排是解决气候危机的另一重要措施,只有通过全面努力,才能最大限度地保护粮食安全,确保我们未来的米饭能继续美味可口。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咨询热线:49679340415
LINK 友情链接: 优酷 京东 淘宝 微博
Copyright © 2012-2024 开云(中国)Kaiyun·官方网站 - 登录入口